专业设置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2025-09-11 来源: 责任编辑:xn_fmae 作者:查看: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080414T)

伟德国际victor·1946源自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是响应国家碳达峰和碳中和战略,是国家新兴产业结构调整下应运而生的跨学科新兴专业。本专业以材料科学和电化学为基础、以化学电源和太阳能电池材料及器件设计制造为特色。专业实行材料类大类招生,在第3学期专业分流后进入按专业培养阶段。专业依托于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洁净能源科学硕士学位授权点和材料与化工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立足于材料学科前沿,理工结合。专业强化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为新能源材料的制备、改性、器件设计、制造及应用等领域培养研究和应用人才。

培养目标

本专业立足重庆、面向全国特别是西南地区,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具备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生产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能在能源、器件、材料和轻工等行业,特别是二次电池和太阳能电池材料与器件应用领域从事设计研发、生产管理和市场开拓等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学生毕业五年左右应达到以下具体目标:

目标1:能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合作中,胜任团队骨干成员或领导角色,就材料领域的关键问题与团队成员和业界同行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独立或合作管理材料领域相关项目。

目标2:具备国际视野和竞争意识,熟悉本领域国内外发展动态,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就材料领域相关问题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形成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和习惯,适应全球化发展的需求,能参与国际化团队合作。

目标3: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能守住社会责任、环境保护、企业安全、可持续发展等底线,能从相关政策、法律、道德、经济规范等角度理解和解决相关领域的工程问题。

目标4:具备扎实的新能源材料和化学专业背景知识,具备相关行业材料和器件的研究、设计、生产、管理等岗位所需能力,成为高素质、创新发展的中坚力量。

目标5:具备新能源相关材料和器件制备、表征、检测和分析能力,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沟通、协调和执行能力,能够胜任产品研发、工艺改进、技术支持和市场开拓等工作。

毕业要求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学生通过4年学习,系统接受化学电源、太阳能电池材料与器件为重点的能量转换与存储材料及其器件相关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接受科学研究和器件设计、制造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相关材料制备、表征和性能评价手段和方法,具备新能源材料与器件领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综合能力。毕业生通过相关支撑课程学习,达到以下毕业要求:

1. 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知识用于解决新能源领域涉及的材料制备与器件设计应用相关的复杂工程问题。

2. 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对新能源材料制备与器件设计相关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进行分析,以获得有效结论。

3. 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性能需求的材料或器件单元,及其制备或加工工艺流程,体现创新意识,并综合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 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新能源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相关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 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的制备与应用相关的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相关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 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材料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 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材料制备与应用相关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 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 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或负责人的角色。

10. 沟通:能够就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 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 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专业主干课程

物理化学、材料科学基础A/B、工程力学、电化学原理与方法、材料化学、能量转换与存储原理、现代材料分析测试技术、固体物理基础

专业方向

主要方向:二次电池材料、光伏电池材料

其他方向:燃料电池材料、电催化材料等

就业去向

毕业生适合到新能源、新材料、光伏发电、储能器件、电动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等企业事业单位从事应用研究、产品研发、工艺与器件设计等工作,也可继续攻读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及其他交叉学科的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